第二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点击数:984 来源:日期:2023-02-27 09:21:44 石墨溜槽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石墨烯行业八方宾客聚首山城,共襄盛举。
2月25日,第二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论坛论坛在重庆·富力假日酒店盛大开幕。论坛以打造“重庆碳谷”为目标,聚焦于“碳基材料与柔性电子应用前景与产业化道路探索”,与往年相比,行业龙头企业、终端用户单位的参会比例显著提升。
本届论坛由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DT新材料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重庆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庆市智能传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思尔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论坛邀请到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黄维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工程研究院张久俊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欧洲科学院李长明院士;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永波、市经信委科技处郭丽宇处长、材料工业处李乾锋副处长和科技处曹文华主任等院士嘉宾和政府领导,还有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电科33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和安徽宇航派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报告嘉宾。
论坛参会规模较往年相比有了较大提升,吸引了来自中石化新能源研究所、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宝泰隆北京技术研发中心、清华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信证券、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多家参会单位,约两百余位参会代表的积极参与。
开幕式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永波作开幕式致辞
大会报告
《未来产业:柔性电子一厚植根部技术,打造中国碳谷》
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维院士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颠覆性创新定义国家未来、我国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创新团队及近期成果简介和柔性电子产业机遇与挑战等相关内容。
《石墨烯智能传感和清洁能源的重要应用》
李长明,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李长明院士从石墨烯的简史、石墨烯的应用领域、挑战与解决问题、清洁能源和智能传感器几方面作报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及耐久性的主要科学技术挑战及对策》
张久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张久俊院士报告综述了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强调了所存在的耐久性产业化应用挑战。指出燃料电池的耐久性主要是由膜组件的催化剂、膜、碳纸气体扩散层等所决定,并提出通过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催化剂和膜稳定性的必然举措。
主旨报告
《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质量基础设施进展》
任玲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前沿计量科学中心新材料计量实验室主任
任玲玲教授报告主要从石墨烯产业简介、石墨烯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部分挑战应对措施几方面展开。
《面向工业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制备与转移技术研究》
李雪松,电子科技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
李雪松教授报告基于石墨烯薄膜的可控制备技术及转移技术,向大家介绍了包括非理想因素对石墨烯生长过程的影响、石墨烯的层数控制、高指数铜晶面上石墨烯晶畴的定向生长、大面积石墨烯薄膜的卷绕法高效制备、以及新型石墨烯薄膜转移方法等。
《米级单晶石墨烯的原子制造及应用探索》
刘开辉,杰青、北京大学教授
刘开辉教授报告介绍了近期在界面调控高质量二维材料超快生长设计、米级二维单晶制造、二维材料光纤器件方向的研究进展。发展的材料和技术有望应用于电子器件、声学器件、光电催化、热管理工程等领域。
《由二氧化碳转化制备石墨烯及其储能性能研究》
马衍伟,杰青、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马衍伟老师报告针对目前石墨烯粉体规模化制备技术问题,向大家介绍了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由二氧化碳转化制备石墨烯的方法,通过镁粉在二氧化碳气氛中自蔓延燃烧,实现兼具高比表面积和高导电性的介孔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建成了年产百公斤量级高品质石墨烯粉体的中试生产线,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制备高性能石墨烯/碳复合材料的普适性方法,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容器中均展示出良好的储能特性。
《石墨烯光电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史浩飞,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史浩飞老师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在石墨烯光电探测器件的研究进展,重点聚焦于晶圆级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石墨烯材料的光电特性、探测器件原理和结构,以及在高灵敏、集成化、可调谐红外探测器件的应用前景,并展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石墨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夏和生,四川大学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夏老师报告介绍了国内外石墨烯研发及产业情况、石墨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包括高性能橡胶轮胎、运动鞋、乳胶床垫、减震制件、生物医用人工敷料、航空航天高性能复合材料、可穿戴纤维制品、重防腐涂料、环保水处理剂、电池材料等。
《基于二维纳米流体的渗透能器件》
魏迪,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
魏迪老师的报告介绍了基于氧化石墨烯二维纳米流体材料渗透能器件的最新进展。
《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及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
彭松昂,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研究员
彭松昂老师报告介绍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工艺与载流子输运机理。包括:石墨烯表面高K栅介质沉积、界面调控、金属/石墨烯欧姆接触、器件物理等方面。最后以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为载体,介绍了本团队在石墨烯基射频、人工智能和传感领域的研究进展。
《碳基柔性力敏材料与器件》
魏大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研究员
魏大鹏老师的报告针对现有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柔弹性不足、体积大、大量程下精度不足等问题,通过仿生皮肤的三维复合力敏界面的设计、三维共形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研制了新一代超灵敏、高可靠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其不仅轻薄、柔软、绿色无毒,而且其感知能力已超过人体皮肤的水平。进一步,我们将触觉传感皮肤共形集成于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上,实现了滑觉、压觉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感知。新一代机器人将具有类人的触觉感知,可以识别盲文、辨识材质、抓取柔性物体等,具有极大应用前景。
《石墨烯在锂硫电池中的作用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工业化实践》